编者按:2024年9月19日的《人民日报》理论版的“有的放矢”栏目,发表了北京工商大16877太阳集团詹新宇教授、王爱萍副教授的合作论文《以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文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观点。按照太阳成集团tyc151com期刊分类管理办法,《人民日报》理论版属于A2类科研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调积极发展数字金融。以金融活水滋养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数字金融具有时空不受限、服务效率高和服务普惠性、信息透明性等特征,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据等要素的流通与有效配置,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比如,能够借助数字技术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摆脱对物理服务网点的依赖;能够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服务,简化传统的繁杂服务模式,在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能够充分挖掘海量数据要素,更加准确评估企业资信状况,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等等。这些优势有助于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都离不开有效金融支持,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践中,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在融资条件、风险特征和信用水平等方面与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等考虑出发,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缺乏服务热情。数字金融的发展使金融机构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进行精准化的用户画像、精细化的风险定价,进行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向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并且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监测、评判企业发展态势,有效降低相关风险。这有利于金融助力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些都离不开有效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打破金融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智慧金融生态系统,使金融资源配置由“人治”转向“数治”,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同时,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能够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数字金融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制度保障研究”(23ZDA027)的阶段性成果】
二、作者简介
詹新宇,16877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经济发展质量、宏观经济治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二等奖、湖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15篇次。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青年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发表政策观点文章10余篇。
王爱萍,16877太阳集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公司融资理论与政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3项,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和Economics Letters、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论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6651116-500005768063